中新社北京4月17日電 (記者 董冠洋 龐無忌)“我們的土地生病了!”歷時近9年調查,中國政府17日首次公佈全國土壤污染狀況——在630萬平方公里的調查範圍內,土壤環境不容樂觀,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高達19.4%。而根植於耕地的糧食安全,民生所依的“舌尖上的安全”再次暴露在拷問之下。
  中國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17日聯合發佈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。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,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。從數據上看,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.1%;土壤污染以鎘、汞、砷、銅、鉛、鉻、鋅、鎳等無機污染物為主,無機污染物的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.8%。
  “無機污染物就是常說的重金屬污染”,中華環保聯合會秘書長顧問呂克勤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解釋。
  近年來,“鎘大米”、“重金屬蔬菜”、“癌症村”、兒童血鉛超標等事件頻頻曝光,土壤污染已不再是無關痛癢的專業術語,而是隨著糧食、飲水“端上”每日餐桌。擔憂之餘,民間生出“中國人站著就是鋼鐵俠,躺下就是一張元素周期表”的無奈調侃。
  今年3月,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其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,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,切實保障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他亦坦言,一些地區大氣、水、土壤等污染嚴重,中國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,堅決向污染宣戰。
  “土壤問題事關食品安全的根本”,呂克勤強調。令人觸目驚心的是,與“七五”時期(1986-1990年)相比,土壤中鎘的含量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增加,在西南地區和沿海地區增幅超過50%,在華北、東北和西部地區增加10%-40%。
  就糧食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原因,環保部官員分析,中國西南和中南地區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,除土壤中重金屬元素基礎含量高,上百年的有色金屬開采歷史,礦山開采、金屬冶煉和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、廢渣排放進一步造成土壤污染,加之酸雨增加、土壤酸化,導致土壤中的鎘等重金屬活性增強,更易被水稻等作物吸收。
  為確保十幾億中國人的“飯碗”,中國政府一向對糧食安全高度重視,2014年“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”入列經濟工作任務之首。保障糧食安全、守住耕地紅線,不僅是數量上,更應是質量上的要求。
  毫無疑問,土壤污染會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,長期食用受污染的農產品可能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。住宅、商業等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還可能通過經口攝入、呼吸吸入等多種方式危害人體健康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土壤並非“絕緣”的生態系統,其污染物可能發生轉化和遷移,進入地表水、地下水和大氣環境,污染飲用水源,影響整個生物圈。
  在中國環境修複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看來,中國數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積累大量環境負債,工礦業、農業等人為活動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因。環境承載能力撐起人類生存發展的空間,但多年視而不見的粗放式發展排放,正在將環境容量推向臨界。
  相對水體和大氣污染而言,土壤污染更隱蔽,不易被感官察覺,污染物又更難在土壤中遷移、擴散和稀釋,因此具有難可逆性。土壤污染治理的過程複雜而漫長。
  中國政府此次拿出了行動路線圖。官方承諾,將以保障農產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為出發點,編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;分步驟地啟動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複;並將加強對涉重金屬企業廢水、廢氣、廢渣處理督查,嚴格管控農業投入品亂用、濫用。
  除了治理,專家認為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的根本在預防,加快推進土壤環境保護立法進程勢在必行。據透露,經過近兩年的努力,中國沒有土壤環境保護專門立法的空白狀態將被打破,法律草案已初步形成。
  “多謀民生之利,多解民生之憂”是中共十八大做出的承諾。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面前,民眾希望承諾兌現“不打折扣”。(完)  (原標題:經濟觀察:土壤污染拷問“舌尖上的安全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ivlhgrux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